媒体报道

专访丨许召元: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值率是稳定制造业比重的关键

2022-01-12 22:23:00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

南通环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尽管我国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制造业比重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占GDP比重下降较快的现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实现我国“十四五”期间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应重点关注稳定国际竞争力、加强升级改造、提升增加值率、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其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值率是稳定制造业比重的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在GDP中比重下降较快的现象?

许召元: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并不低,与其他处于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相比,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处于中间偏上水平。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比重存在下降速度偏快的问题。自2011年至2020年,我国制造业比重从32.1%降至26.2%,共下降了5.9个百分点。高于美国、法国、韩国等制造业达峰后的降幅。而制造业比重达峰后下降速度比我国更快的经济体,不少都同时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缓的现象,例如日本和意大利,所以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制造业比重的变化趋势。

中国经济时报: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制造业在GDP中占比的变化?

许召元:国际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影响制造业比重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价格因素。由于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提升快,服务业价格上涨速度显著快于制造业,使得以现价计算的制造业比重有下降趋势;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因素。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是食品、制造品在消费中的占比持续减少,而服务占比不断提升。这两个因素都是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因素,比如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制造业的服务化、进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等,也都有重要影响。

2010至2017年间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了5.3个百分点,比重下降既存在价格和消费升级等一般性、规律性原因,也有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新情况,但下降偏快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制造品出口占最终需求的比重下降较快。受内需增长较快的拉动,近年来我国外需在最终需求中的占比持续下滑。二是经济中一些不协调因素降低了制造业比重。例如,城市房价虚高挤压了居民对制成品的消费需求,金融业竞争不充分利润过高,挤占了制造业增加值等。

中国经济时报:“十四五”期间要稳定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许召元:要实现我国“十四五”期间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应从稳定国际竞争力、加强升级改造、提升增加值率、优化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有效举措。

一是稳定和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发挥外需在稳定制造业比重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监测和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制造业融资、税费、物流和制度性成本,并支持企业通过加强创新和提高效率,对冲人力等成本进一步提升的挑战。加快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在全球低碳化发展的新竞争环境下,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要素保障。

二是持续加大对企业升级改造的支持,促进生产环节制造业投入占比基本稳定。适应我国绝大多数产品已经摆脱生产能力不足矛盾的新情况,引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从招商引资上新项目、扩大规模为主转向以升级改造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模式上来。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持续加强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促进生产环节制造业投入占比基本稳定。

三是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着力提升增加值率。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企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进兼并重组,优化行业市场结构,实现从低水平同质化和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引导出口大企业加强对国内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着力加强制成品中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提高出口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在保证国际竞争力稳定和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通过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来持续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水平,进而提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

四是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特别是要持续稳妥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改变房价虚高的现象,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降低制造业成本。还要持续金融政策创新,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更好地支持制造业发展。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