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发布,拓展对外国家铁路通道布局
瞄准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和交通强国城市范例,深圳交通未来5年发展蓝图已定。2月23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实施。
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基本建成“开放畅达、立体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个 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率先建成高品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未来交通新范式,引领全球交通运输发展创新。
■ 构建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
提升深圳机场国际枢纽能级,努力建成“平安、绿色、 智慧、人文”四型机场,推进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到202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达210万吨。
推动深圳机场第三跑道、T1和T2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国际客货运航线恢复及拓展,打造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衔接“一带一路”的航线网络。打造都市圈“2+2”机场群体系。加快南头直升机场迁建至龙华樟坑径,启动深汕通用机场规划选址工作,加强与惠州机场合作,切实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
完善深圳机场轨道集疏运网络。构建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共同组成的联程联运体系。打造机场东空铁联运枢纽,实现航空、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便利换乘。加快深茂铁路、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地铁12号线和20号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轨道覆盖范围。
构建由国家铁路、城际铁路、道路网络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功能清晰、结构合理、多向贯通”的陆路 通道体系,支撑深圳拓展对内辐射带动能级。落实“东进、 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支撑“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高快速路里程达到670公里。
▶加快构建多向贯通的对外铁路格局
▶加快推进多层级区域轨道一体成网
加快构建城际铁路骨架网络。大力推动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区域发展要素沿城际铁路集聚。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提升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沿线节点间的联系便捷程度。加快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建设,满足跨组团长距离出行需求。开展深莞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常龙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前期研究, 服务于区域创新要素便捷流通。积极推动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市域 (郊)铁路规划建设。优化临深地区铁路枢纽规划布局、跨市城市轨道对接方案。完善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轨道交通联系,构建1小时交通圈,形成契合经济社会连绵化发展特征的都市圈轨道服务格局。试点探索站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强化轨道枢纽与城市功能耦合。统筹推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和网络运营效率,提升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智慧化水平。
▶增强公路通道对外辐射带动作用
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的跨江通道体系,建成深中通道及深圳侧连接线,规划 预留伶仃洋通道、外环高速西延等跨江通道,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资源要素便捷流通。新增与粤东地区的联系通道,加快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建设,开展河惠汕高速公路连接线规划研究,规划预留深汕跨海高速。继续推进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机荷-惠盐高速、深汕高速等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
优化深港澳跨界客货运组织。积极与港方协调磋商,推进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调整并新增鲜活货检功能,推动皇岗口岸货检区改造,形成更加完善的“东进东出、西进西出” 深港跨界货运交通组织体系,降低过境货运对城市影响。完善深圳湾口岸接驳功能,配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福田口岸交通环境提升、皇岗口岸重建、罗湖口岸功能升级、文锦渡口岸地区整体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全面 提升深港口岸经济带发展效益。持续深化研究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等相关交通政策、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江西岸新通道,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
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轨道四期、四期调整工程建设,同步开展轨道建设期间交通网络疏解工作,确保城市交通平稳运行。全力建成5号线西延、8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一期、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20号线一期、3号线四期、6号线支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 三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南延)、 13号线二期(北延)、16号线二期等线路,扩大城市轨道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进五期建设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加强对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轨道覆盖。
推动轨道一体成网。重点完善市域快线网络,加快构建 快慢结合、覆盖城市主要轴带和节点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引导“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空间形态。在城市轨道覆盖不 足区域,因地制宜、适时适度推进小运量轨道建设。推动轨道接驳设施建设及优化调整,完善轨道“最后一公里”接驳服务。研究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财务可持续发展路径。